校园生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生活 >> 学术活动 >> 学院讲座 >> 正文
统计数据 / lectrue notice
  • 排序 学院 发文量
    1 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 260
    2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259
    3 化学化工学院 250
    4 岳麓书院 239
    5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9
    6 土木工程学院 102
    7 生物学院 90
    8 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 89
    9 教务处 88
    10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87
  • 排序 学院 发文量
    11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73
    12 建筑学院 43
    13 经济与贸易学院 38
    14 工商管理学院 28
    15 外国语学院 21
    16 法学院 15
    17 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10
    18 研究生院 10
    19 宣传部 9
    20 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6
    21 电气院 5
物电院:强冲击作用下自由界面附近粒子的运动特性
学术地点 物电学院A栋316 主讲人 康炜 北京大学研究员、副教授
讲座时间 2021年6月21日16:30

主题:强冲击作用下自由界面附近粒子的运动特性

主讲人:康炜,北京大学研究员、副教授

时间:2021年6月21日16:30

地点:物电学院A栋316

联系人:刘浩

讲座摘要:冲击波在自由界面处的能量耗散、粒子输运是惯性约束聚变、爆轰物理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冲击条件下物质自由面的特性,对于实验中利用多普勒探针系统(Doppler-Pins System, DPS)测定界面速度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理解冲击波能量转换的重要环节。在弱冲击条件下物质自由面将满足倍增速定律,即自由界面速度等于两倍的冲击波波后物质速度;而在强冲击条件下,该定律是否成立仍需进一步研究。我们通过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NEMD)模拟氦的自由面在强冲击波(50 km/s)作用下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出该速度将经历一个先加速而后达到稳定的过程。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一加速过程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热压强的梯度,而最终自由面速度稳定则是该加速过程与自由面自身增厚共同作用的表现。这一结果有助于解释强冲击条件下利用多普勒效应测定自由面速度的微观机理以及厘清波后粒子质量、速度、能量的分布状况。

主讲人简介:康炜,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力学与工程科学系长聘副教授。1994.9-2001.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学士及硕士学位。2001.8-2002.8在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学液晶研究所学习。2002.8-2008.5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从事高速高可压缩流体基本性质、高速射流的形成和演化、及大规模并行计算的研究。2008.7-2011.8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从事均匀自由电子气模型、材料激发态和光学性质的场论方法的研究和相关的大规模并行程序的设计。2011年9月至今在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工作。现研究方向为流体不稳定性、计算流体力学、极端条件下(高温、高压条件下)物质的特殊性质等。开拓了高温、高压极端条件下物质特性理论计算的新领域,解决了该领域内的一些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瓶颈问题。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一条:化工院:A Journal to See the Unseen & Change the Unchanged
下一条:物电院:新型多维复用光互连机制的需求与战略

湖大抖音
湖大微信
湖大微博